2021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此次大会的胜利召开是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关键时期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也是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一、深入学习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牢记嘱托的大会。大会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抓发展,确定的目标催人奋进,谋划的战略意义重大,部署的举措扎实有力,绘就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宏伟蓝图,必将引领全省上下在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河南省第十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以下简称《报告》)《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河南省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严格贯彻中央对换届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形成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必将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跑好“接力赛”、跑出好成绩。
大会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七个方面:确立“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第一,“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即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我们要推进的现代化,从过程上看必须是高质量建设的现代化,从目标上看必须是高水平实现的现代化,两者辩证统一于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全过程,体现的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增长潜力充分发挥。《报告》锚定“两个确保”,前瞻30年、谋划15年、立足这5年,分阶段描绘了全面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宏伟目标。
第二,实施“十大战略”,即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通过实施一大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引领河南更好地育先机、开新局。
第三,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报告》强调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从作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论断,到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置于“十大战略”之首,再到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根本之策,释放了坚定走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道”的强烈信号。
第四,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报告》强调加大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力度,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强调洛阳要强化副中心城市能级,锚定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尽快形成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提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进一步优化了区域发展格局。同时,报告从深化放权赋能改革、做强做优“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推进县城扩容提质等方面,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鼓励各县(市)走出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再现当年“十八罗汉闹中原”的生动局面。
第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报告》从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等方面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实施新时期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程,打造口粮生产、粮食储运、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期货“六大中心”。
第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报告》提出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发展更加优质更加均衡教育、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任务举措,强调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作。
第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报告》提出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高领导现代化河南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报告》突出了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突出了锻造干部队伍能力作风,突出了坚决惩治腐败。
这是一次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的大会。大会始终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始终展现着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昂扬的奋斗激情,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成为会场内外、全省上下的激昂旋律,必将激发亿万中原儿女奋勇向前的磅礴伟力。
二、以党代会精神引领教育科学学院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既要深刻学习领会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更要活学活用,将党代会精神融入到本职工作之中,引领教育科学学院高质量发展,为中原教育事业的伟大振兴添砖加瓦。
(一)以党代会精神引领学院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
要做到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积极努力,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引进、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提升学院教师教学科研水平,进一步改善学院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以人为本,融合熔炼出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以党代会精神引领学院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紧密结合“十四五”期间国家教育发展的愿景和思路,厘清国际格局重构提出的新命题、国家战略布局赋予的新使命、中原崛起发展战略提出的新要求、我校示范校建设及审核评估的新举措,积极探索教育科学学院发展思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育人。夯实基础,搭建教学科研平台,丰富与中小学、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和模式,丰富教育教学活动,长效开展课堂教学研讨会,提高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学科建设,推进专业改革发展进程,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切实做好心理学专业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力争高水平通过专业认证。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作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必修课,努力把本门课程打造成特色课程,申报河南省乃至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积极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的研究工作。继续加强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实训中心、心理学教研室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力争短期内建成学前教育教研室、教师教育教研室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通过校企、校校联合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与社会行业发展需求相接轨,共同建设行业学院。在学校的宏观调控下,在更多的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践基地,以确保学生更好地进行实习。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中小学幼儿园一线教学单位的实际,新增一批教育实习学校,签订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教育实习空间,为积极为新乡市教育发展服务。
(三)以党代会精神引领学院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1.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加强思政网络教育,健全学生思政教育长效机制。
2.重视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提升团支部活力。高度重视团支部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断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利用组织生活对团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团总支、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各班级团支部“三级联动”的机制,加强各辅导员的职能并建立定期反馈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同时充分利用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力量,通过学生组织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3.抓好学生技能竞赛。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全面提高。继续办好学院特色品牌赛事活动,扩大赛事规模,提升赛事内涵,提高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每学年开展一次“技能竞赛月”活动,完善大赛培训、选拔机制,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水平和大赛成绩。
4.提高就业工作质量。构建招生和就业工作良性循环机制,不断提升招生就业工作水平。落实就业目标责任制,加强就业择业指导服务;积极开拓优质实践就业基地,逐步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就业长效机制。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确保优质就业率逐年升高。
5.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对辅导员的日常培训,潜移默化形成辅导员队伍良好的政治素质以及勤奋踏实、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积极拓展培训渠道,确保每名专职辅导员每年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校级培训,每5年参加1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鼓励辅导员参加专业素质能力大赛,以赛促建,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和宣讲能力,逐步成长为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创业维艰,奋斗以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奋勇前进。
(教育科学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