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节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大会。围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牢记领袖嘱托,践行初心使命,锐意改革创新,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而努力奋斗!”的大会主题,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及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际,科学谋划学院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新兴产业,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围绕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学院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的内涵建设。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个本科专业,其中1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在此基础上,围绕新兴产业,对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与新兴产业对应的本科专业,加大新建专业建设力度,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结合产业需求,构建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实施课程改革,凝练专业特色,建设高水平专业。
二、开展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学院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应用为目标,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践实训课,创新面向行业的能力培养模式,建设工程认证培养体系,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形成“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工程能力实训”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引入行业、企业课程,加大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完善专业技能、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质量工程建设。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学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优秀案例展示、全员说课等系列活动,引导专业课程继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继续加强教学改革、省级课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开展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团队,采用新型教学模式,注重过程评价,改革考核方式,建设更多高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助力。另外,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获取专业认证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等,通过竞赛、认证促进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三、围绕地方需求,提升科研创新水平
坚持地方性办学定位,积极服务地方建设。学院立足新乡,面向河南,借助新乡市电子政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乡市应急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与新乡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共建新乡市应急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平台,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以及信息技术、电子政务、应急大数据等技术服务,服务地方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学院将继续积极为地方政府、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电子政务、大数据等技术服务,参与疫情防控、防灾救灾的信息统计、数据处理等工作,参与政府及局委的智慧城市建设、应急管理规划、规范、标准、预案的研究、制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科技支持。学院将发挥在信息技术、应急管理、大数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优势,促进学院与地方的密切合作,完善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提升学院科研创新水平,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支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重视人才引进,强化双师队伍建设
学院重视人才引进,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针对目前计算机类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学院将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聘用办法,充实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主动发掘高层次人才,积极宣传学校政策,极力争取引进人才,作为创新团队带头人或骨干力量,开展高层次科研;二是柔性引进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和企业高级工程师来我院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和教学顾问,带领和指导学科团队建设;三是积极鼓励支持本院老师攻读博士研究生并回校工作,组建科研团队,实行专兼结合的用人机制,优化师资结构。另外,选派青年教师到优秀IT企业挂职锻炼,参与行业企业生产、工程实践、研发项目,锻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聘请企业工程师进校园,承担实践教学或指导专业实习实训设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开展不同形式的进修培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建设一支学历、学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胸怀“两个大局”,锚定“两个确保”,结合实际谋划落实学院专业内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提升,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而努力奋斗。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