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高气爽,我校举办一系列的学术交流活动,热烈庆祝本科办学十周年。10月20日上午,文学院特邀请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宝亮教授在A01楼0423教室做了“刘震云小说的新世纪转向”的主题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袁蕾教授主持,文学院200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郭宝亮,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协会员,河北作协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在《文学评论》、《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王蒙小说文体研究》等专著6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成果曾获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首届孙犁文学奖等。
郭教授以刘震云小说创作为主题,从刘震云作品的写作特点、写作内容、写作方向三个方面,针对新写实转向、新历史转向、新现实转向三个时期,分析了刘震云小说的转型与超越。他以《单位》、《一句顶一万句》、《手机》等作品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刘震云对此前叙事的由繁到简、由张扬到内敛、由奢侈到朴实的转变。就刘震云“故乡系列”的创作风格进行探讨,讲解这一时期刘震云在创作风格上,较之前的“新写实主义”发生的变化,阐释作品中的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后现代等因素。郭教授旁征博引,语言风趣幽默,大大拓宽了师生的专业视野,激发了师生对文学作品阅读的热情。
讲座结束后,郭宝亮教授不顾劳累,又在文学院会议室与文学院院长袁蕾教授、刘震云研究中心的老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我院对刘震云作品研究的开展情况和研究成果,耐心解答了老师和同学们关于刘震云作品研究和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并对我校刘震云研究中心今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
下午,郭宝亮教授和文学院院长袁蕾、副院长张青民以及刘震云研究中心的部分老师等一行前往刘震云家乡延津县王楼镇西老庄村和塔铺进行考察调研,现场实景感受了刘震云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风土人情。郭教授和老师们就刘震云的作品字里行间浓缩着的对故乡深深的眷顾和留恋以及浓厚的新乡地方文化底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随后,大家还与村民们进行了亲切交谈,获取了关于研究刘震云研究的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郭教授高度肯定了我校立足地方、深刻挖掘刘震云作品中的乡土元素的研究成果,对我校在新乡地方文化的开发、保护与弘扬方面做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使大家进一步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同时对我校的学科建设、人文社科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学院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