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丨人文学院 文字&照片丨赵会莉 审校丨李金玉
10月22日上午,欧洲华文笔会会长、《欧华文学选刊》杂志社社长、商丘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方丽娜在行政楼一楼东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从中原到世界:一个旅欧作家的文学创作之路”的文学创作专题讲座。讲座由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金玉教授主持。人文学院部分教师、学校朝月文学社社员、人文学院“新荷作家班”成员和院刊“文韵”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了讲座。
方丽娜女士首先从她定居奥地利的生活及求学经历讲起,旅居国外,“乡愁”自然而生,这正是促使她萌发文学创作的缘起。她认为乡愁不止于回望,而是流动的深情,这是创作的重要源泉。接着她谈及她从散文到小说的创作转型,她认为小说的世界更加广阔深邃,散文盛放不下的所有东西,都可以装在小说里。小说使她得以用更宏大的叙事载体展现人性深度,并催生了她个人“蝴蝶三部曲”等代表性小说作品。她以这些作品为代表,剖析了海内外的女性所面临的生存与情感困境,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共鸣和文学评论家的肯定。最后,她重点以其新作《到中国去》的创作为例,还原了二战时期犹太医生避难到中国并投身抗战的历史,阐释文明对话中的文化担当。她指出,跨文化写作不应是单向的表达,而应成为文明交流的桥梁,这体现在她对文化碰撞的深度挖掘中。
方丽娜女士的讲座语言风趣幽默,事例典型丰富,针对性强,启发性高,与其作品一样,时时流露着对祖国和故乡的深深眷恋,处处体现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整场讲座气氛热烈。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意犹未尽,纷纷与方丽娜女士进行互动交流。针对师生提出关于文学创作及其相关问题,方丽娜女士一一作了认真的解答,并提出了中肯建议。
本次讲座为全校文学爱好者搭建了与国际华文作家交流的平台,不仅使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还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增强了文化自信,开阔了国际视野,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文学创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