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丨人文学院 文字&照片丨徐蕊 审校丨李金玉
为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奋斗精神,激发创作灵感。4月19日,人文学院新荷作家班同学在指导老师徐蕊带领下,前往红旗渠纪念馆和青年洞开展红色文化采风活动,通过沉浸式学习,深入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红旗渠纪念馆内,师生们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工程实物和影像资料,全面深入了解了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凿山引水的壮举。徐蕊老师现场结合红旗渠建设中的感人故事,鼓励同学们以文学视角挖掘精神内涵,将“人工天河”背后的奋斗史诗转化为创作素材。

在红旗渠标志性工程“青年洞”,同学们看着当年由300余名青年突击队员以血肉之躯凿穿的隧洞,仿佛那些不折不挠的锤钎声就在耳边回想,诉说着青年一代的担当与力量。徐蕊老师鼓励同学们要深刻领悟,将所学所得融入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用文笔记录传播这种震撼,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文学中焕发光彩,在未来世代相传。


此次采风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学创作的实践之旅,更是一堂生动的精神教育课。未来,人文学院将持续深化“文学+实践”的模式,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引导作家班学生扎根现实土壤,汲取精神养分,用文字记录时代脉搏,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力量的精品佳作,为培养新时代文学人才、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贡献教育力量。
人文学院(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