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 网络 邮箱 图书 校长信箱

外媒报道

新乡学院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49年成立的太行公立新乡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红色革命基因、改革开放基因的学校。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外媒报道 >> 正文
MENU

外媒报道

光明日报报道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17-05-08 作者: 编辑:高峥 浏览次数:

5月8日,光明日报以“新乡学院——以实践教学为抓手 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为题,报道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全文如下:

新乡学院——以实践教学为抓手 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近年来,新乡学院坚持创新发展,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新变化,改进思政教育模式,通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大学生在服务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建好实践教学基地,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把握“四个自信”根脉

位于太行山腹地的河南省新乡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乡涌现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和优秀基层共产党员,其中包括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裴春亮等十几位全国先进典型,一百多位省级先进模范,一千多位市县级先进人物,形成了具有引领作用的“新乡先进群体”。

如何利用身边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助力新乡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新乡学院创新性地提出,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育人有机结合,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将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专业实习、课外活动等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建立起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经过10年努力,迄今为止,学校已经在全国建好了200多个爱国主义实践基地和12个思政课教学基地,为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四和社区的吴金印同志先进事迹展览室,同学们了解了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的感人往事;在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万亩小麦高产样板田”现场,同学们目睹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排灌自如”的农业科技成果;在革命老区、在红色教育基地、在全国艰苦创业典范回龙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刘庄,彩印、纺织、医药、机械等厂房鳞次栉比,整体面貌日新月异……一个又一个周末,一个又一个学期,一批又一批学生来到实践基地参观实践,从一次次参观实践中了解并掌握“四个自信”的根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培育感情,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截至目前,新乡学院通过多方协调,已先后在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卫辉市唐庄镇、新乡县刘庄、开封焦裕禄纪念馆等地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确保本科生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全覆盖。在学院开设的6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公共必修课。

为了加深广大团员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团员的“四个自信”意识,学院精心打造的“青春传递正能量,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教育品牌,将雷锋精神与学校育人工作相结合,倡导雷锋精神“敬业、创新、奉献、创业”的“四风”建设,曾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荣誉称号。学院以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为依托,构建“五个关爱”志愿者服务体系,开展了义务支教、敬老院、助残、爱心募捐、创建文明城市等一系列志愿服务项目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共组织志愿服务时长数十万小时。几年来,学院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团奖”、 “河南省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优秀群体”。32名志愿者被授予“一星级志愿者”,连年荣获由团中央和中国青年网举办的“镜头中的三下乡”先进单位。

构建立体化育人体系,让大学生在服务社会实践中成才成业

近年来,新乡学院围绕教学、管理、服务、社会实践、自我提升五个方面,确立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科技实践、管理实践、劳动实践、艺术实践、军事实践、社会实践、创业实践、德育实践等10个方面的实践育人主要内容,逐渐形成了以“实践育人”为办学特色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在10项实践育人项目中,“社会实践”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已在该校“实践育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新乡学院社会实践已形成了生机勃勃且富有特色的发展模式。2011年就提出把实践育人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建构了开放的立体化实践育人体系并进行深度实践,将其融入学校实践育人战略的总体格局中去。实践团队从最初的十几支发展到今天的近千支,每年下乡700余次,志愿服务2000余次,政策理论宣讲520余场,义务维修万余件、文艺演出140余场,举办实践成果展60余次等。学校对此项工作的专项经费从10万上升到20万、50万,甚至200余万元。新乡学院连续五年坚持开展科技创新竞赛,培育大学生优秀的创新实践能力,学生所创作的“罗波泰克机器人”“智能硬币分拣器”等科技作品在全国机器人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比赛中获奖258项,在省级比赛中,获奖700余项。

近年来,新乡学院连年荣获“河南省大中学生暑期‘三下乡’和‘四个一’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全国专项实践团队荣获“优秀团队”“百强团队”等荣誉称号。

2015年学校组织的“红网行动”实践团队、“井冈情•中国梦”实践团队、赴兰考探寻焦裕禄精神深化改革观察团等1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入选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专项团队并获一等奖。2016年“新乡学院大学生赴获嘉县丰乐屯村基层巡演与综合服务实践团”荣获全国“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开展师生互动式专题教学,让学生把实践体验融入特色理论

近两年来,在新乡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老师们不再是一味按照章节进行刻板的讲授,而是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专题,组织大家对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实践体验进行讨论,在互动中引导同学们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工具,推导出一个又一个让人信服的实践结论。

思政课万庆博士在一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上,为说明价值评价的主体性而进行的专题互动,经同学们上传至微博,短短一周内,转载量达6万多人次,总阅读人数达30多万人次,万庆老师一时“走红”高校思政圈。

经过充分调研,新乡学院的思政课老师们认为,思政课教学的目的不是知识灌输,而是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彻底改变思政课课堂沉闷,师生缺乏激情,为完成任务而学的窘况,社科部一改按传统章节顺序授课的方式,组织各个教研室利用寒暑假期间加班加点,重新修订了思政课教学大纲和教案,精心挑选时政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若干个专题,采取专题性教学方式,有机整合教学内容,多设计更符合“95后”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师生互动环节,尽可能提高教学效果。

将原有老师熟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打破再重新整合,其难度不亚于重新备一门新课。但是,采用专题性教学的效果十分明显:之前课堂上逃课、打瞌睡、玩手机的现象少了,认真听讲、热烈讨论的多了,个别课程还出现邻近高校来蹭课旁听的现象。同学们发现,过去一直枯燥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始变得有意思了。如今,这种专题性教学已经实现了5门思政课程全覆盖,各个教研室你追我赶,力争将每一个专题讲好讲活,做到每一节课入耳入脑入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两年多来的坚持和努力,使得新乡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成功申报河南省精品课程后,又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被评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此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评为新乡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被评为新乡学院优质课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按照中央要求,新乡学院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思政教育模式,把扎实的实践教学成果有效融入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教育之中,让 “四个自信”教育贴近学生,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融入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培养他们健康成长,以德树人之路越走越广。(侯玉印 代娟

光明日报电子版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7-05/08/nbs.D110000gmrb_07.htm

上一条:新乡日报报道我校师生在比干诞辰祭典活动中表现出色
下一条:新乡日报报道我校在2017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再创佳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