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各地持续遭遇极端强降雨,多地区发生严重内涝,防汛救灾形势严峻。面对紧急的防汛任务,护理学院及时召开防汛救灾工作视频会议,贯彻落实校党委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指示要求,并就学院教职工、学生安全、实验室安全等具体防汛救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在学校党委和护理学院党总支倡导下,全院师生不忘初心,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学校、实习点和家乡防汛抢险自救工作和各项救灾工作中,营造了众志成城、抗洪救灾的良好氛围。
党总支书记张翊,在灾情发生第一时间迅速反应,启动学院应急管理预案,号召全体教职工投身防汛救灾一线,组织辅导员和实习指导教师及时摸排、反馈学生受灾情况,并积极参加学校防汛救灾物资接收调配工作。
副书记贾晓萌同志南阳学习归来直接赶赴学校参加救灾工作,担任学校北大门值班联络员,负责引导外地捐献物资车辆到指定地点进行卸货,认真做好相关记录;北大门工作暂停后,又投身学校安置卫辉老乡工作。连续奋战十几日,衣服湿透了又被太阳晒干,嗓子也有些沙哑,但是丝毫不能影响他工作的热情。
副院长张文杰老师、罗欢欢老师、穆荣红老师冒雨趟着齐膝深的积水,查看实验室受损情况。他们从六楼受损较为严重的实验室开始挨个房间检查,仪器、试剂、门窗,每一处细节都不漏掉,详细记录各种情况,并进行分类上报,申请维修,为下学期正常教学做保障。
7月26日上午10时,接到新医一附院需要整体撤离的信息,护理学院召开紧急会议,要求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实习学生安全,并妥善安置暂时返校学生食宿。由于实习学生所处科室不一样,情况复杂,穆荣红老师和姜丹老师全程实时确认学生所处位置并指导学生安全迅速撤离。晚上12时,31名学生均转移到安全地带,暂时返校的4名学生被妥善安置在新乡学院附属中学临时安置点。穆荣红老师和姜丹老师全程跟踪指导,保证了在卫辉新医一附院的31名实习学生全部安全撤离。
在得知学校成立防洪救灾突击队后,李德力老师积极报名参加,在学校周围积水漫过膝盖的情况下,清理校园井盖上的堵塞物确保积水快速排出,帮助装卸救援物资,打扫实验室卫生,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闫泽雨老师全家上阵投入救灾一线。23日晚接到学校需要志愿者接受救灾物资通知后,由于需要在家看护两个年幼的孩子,闫老师的丈夫来到学校帮助装卸救灾货物,忙了一整夜。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第二天,闫老师带着儿子来到实验室,孩子虽然不到7岁,却学着她一起在实验室拖地、整理物品,他幼小的身躯藏着大大的能量,他的笑脸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暴雨后的阳光。
灾情就是集结号,吴珊老师在水位稍下降后立即参加学校志愿服务工作,在北大门志愿服务站,做好各种咨询解答,帮助联系安置三批卫辉老乡。28日晚,她投身学校安置卫辉老乡相关工作,连夜做好D01楼人员信息登记。28日至今,在安置工作组D01楼值班,主要负责搬运物资、发放生活用品、人员信息核对、组织核酸检测等工作。
暴雨期间,护理学院学生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的使命和担当。2019级151名学生在新乡、郑州共计8家医院实习,他们克服租住地断水断电断粮的困难,勇敢地奔赴医院开展救灾救援工作。他们放弃休息,帮助转运患者,拯救医疗设备,确保患者安全就医。医院地下楼层进水,电梯暂不能使用,学生们搀扶患者上下楼,病情较重的患者还要抬着病床进行检查,他们不喊苦、不喊累,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护理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20级学生也积极投身家乡防汛一线,助产一班张子柔帮助村民整理转移物品,并参加“物资捐赠”微信群,整理核实各类救助援助信息,护理二班潘飞积极投身救援物资的搬运工作,他们用点滴行动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本色!
风雨同舟,方显情怀。天灾面前,新乡人民与全国为救援加油助力的人们一道,展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暴雨已经过去,但是抢险救灾工作仍在继续,护理学院全体师生将继续携起手来,为新乡、为河南、为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