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教学督导办在行政一楼会议室召开本学期期末督导例会暨督导信息反馈交流会。吴中副校长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教学督导员全体人员及教务处、人事处、现教中心等教学相关职能部门;各院部主抓教学副院长或教学秘书、各院部团总支书记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学督导办吴冰副主任主持。
会议围绕五个议题展开。首先,董洁茹主任代表督导办向到会人员汇报办公室一学期来开展的各项工作,就本学期主要工作及特色亮点工作做了简明扼要的阐述。主要工作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完善督导体制,优化督导队伍,强化督导职责,提升督导效果。二是协同教务、质监中心等部门,加强学习与信息沟通,进一步规范教学质量评价。三是协同教务等相关部门,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大赛”,边探究、边实践、边总结经验,进一步促进程序的规范,优化方案、细化措施,实现“三展三评”。四是督导员在指导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将课堂教学与课后指导相结合,加强学生学习质量督导。五是落实好教学督导员听课制度,协助做好课堂教学大赛工作之余兼顾常规督导,"六督六导"等。特色亮点工作包括:一、在“优化督导队伍,强化督导职责,提升督导效果”上又有新举措。注重服务与引领。在服务上强调尊重与协助;在引领上着力于督导队伍工作素养的提升。不断总结督导工作的理论心得,与督导员分享。如总结了《督导员工作用“四心”》,即一份热心、一片诚心、一颗善心、一种良心;《教学督导员必备的五项基本功》:眼看、耳听、口问、手记、脑思;提出了《教学督导员常规工作七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平等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服务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在复评工作中,提出了《督导员评委工作四原则》,以及《教督员“四种”基本工作方法与定位》:督导不领导,督办不包办,反馈重针对(针对事和现象),到位不越位。不仅“不越位”、还要“不缺位、不错位”等督导技巧。力争与师生间建立和谐、友爱、尊重、平等、信任、合作的关系,立足于教学督导工作的长远发展。二、在督导信息反馈的“下情上达”上又有新亮点。针对督导员反馈回来的各种信息撰写了近万字的《“课堂教学奖”复评工作问题反馈与建议》,印发了第六期《教学督导工作简报》。为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基础性信息。还就某些问题走访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建议督改。三、在制度化建设上也有新创建。新增了《教师座谈会记录表》、《学生座谈会记录表》、《问题与建议信息登记薄》等,再促工作制度化。
接着,五位督导组组长分别代表本小组成员做简短发言,反馈督导工作信息。组长们分别就本组成员本学期的工作情况做了汇报,既肯定了各院部教学做的好的方面,也点出了一些不足,并向各位领导所在院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反馈了在院部师生座谈会上部分老师和学生提出的一些诉求。望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关注。在自由发言沟通交流阶段,现教中心的杨军主任介绍了学校的监控设备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更新,尤其是使用监控录像录音设备可能为督导工作提供更多便利方面做了介绍与说明,更加方便了课堂教督工作的开展。
最后,吴中副校长做了总结发言。他的讲话纲领性强,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对督导工作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使督导办及督导队伍更明晰了方向,增强了干好督导工作的信心与决心。他指出,督导队伍作为学校的一支特殊性队伍,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力量,是教学质量把关的重要一环,督导任务任重而道远。只有抓好教学质量,学校才能上档次,前景才能越来越美好!目前我们所做的“课堂教学奖”评选工作正是抓教学,树典范,提升办学质量的有力抓手,很有意义,望我们的督导员继续做好评委,为学校发现人才,培养好名师!
刘兴友校长虽因外出开会没能亲临会场。但对会议高度重视,做了重要指示性留言。首先对教督办及督导队伍本学期完成的主要工作、亮点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其次,对督导员老师们坚持发挥余热为学校做贡献表示真诚感谢;第三,对下一步督导工作提出了七点具体指导性意见:1.在听课过程中,包括“课堂教学奖”及常规听课中要重点突出围绕转型发展。强调转型发展与应用型培养目标;2.督导工作是学校学风、教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对学风建设的关注度;3.督导工作要与时俱进,学会适当利用现代化监控技术与手段,使督导工作更加全面深入有针对性;4.要将创新创业与创新引飞工程纳入督导视野;5.要关注新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实施情况;6.关注思政课(5门)、公共体育课、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字等公共课,尤其是思政课,还要关注课堂上的意识形态领域,必要时做些调研;7、适时关注一下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有无“放羊”现象。
会议在严肃、认真、热烈、欢快的气氛中划上了圆满句号。会后,教学督导办将组织好督导队伍,认真学习领会两位领导的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力争督导工作再出新成绩,督导水平再上新台阶。
(教学督导办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