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丨人文学院 文字丨李新 审校丨李金玉 孙德春
近日,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实验室试点建设名单的通知》(豫教工委〔2025〕9号),全省共10家实验室入选,我校人文学院牵头申报的“中原农业文化遗产数智应用实验室”作为联合申报单位成功入选,这是我校获得的首个省级实验室。
此次,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实验室建设坚持“战略引导、需求牵引、系统布局、创新方法、共建共享”原则,以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为依托,按照“水文化、农业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甲骨文、心理科学”5个研究方向进行“揭榜挂帅”。每个方向由一所省内优势本科高校牵头,协同省内外高水平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资源,开展联合建设或联合攻关。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共有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申报,竞争十分激烈。
我校高度重视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实验室申报工作,在整个申报过程中,学校先后组织召开4次协调会,校党委书记王孝俊均亲自参会,对各相关工作作出指示。在专家进校考察前,王孝俊又3次亲临现场,对实验室室内布局、传统农具展陈、宣传片内容、解说词、安全卫生等给予全面的检查和指导。相关单位大力配合,在场地人员、技术设备、科研成果、学生作品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确保了考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成功获批试点单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原农业文化遗产数智应用实验室”是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高四着力”重要指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积极举措。实验室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农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广泛汇聚资源,校外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农村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乡市农科院等单位开展合作,校内汇聚3D打印学院、计算机信息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美术学院等单位的相关资源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打造学科专业特色,提升服务社会水平,在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作出了应有贡献。
“中原农业文化遗产数智应用实验室”成功入选建设试点,标志着学校在凝练研究方向、推动学科交叉、汇聚教研资源、打造特色优势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