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丨人文学院 文字丨梁琨 张振杰 照片丨高愐洁 融媒体中心 审校丨李金玉 苏晓哲
4月29日至5月1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河南省历史学会、新乡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牧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新乡学院举行。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宫长为,中国史学会原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原副会长、河南大学教授李振宏,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河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河南社科院历史与考古所原所长张新斌,河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苏全有,河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李峰,新乡学院校长王孝俊,副校长韩辉、杨钧以及新乡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梁作振、新乡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王力、卫辉市政府副市长徐明璐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运城学院等政府机关、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学会的90位专家学者,汇聚牧野大地——新乡,就关于牧野文化研究传承的诸多学术前沿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大会开幕式由韩辉主持。
会议首先由王孝俊致辞,他代表新乡学院全体员工向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谢,并对新乡学院的基本情况和牧野文化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他指出,长期以来新乡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着力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紧密围绕新乡市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深入开展牧野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创新工作,产出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汇聚各方智慧,积极探索创新,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促进牧野文化、比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徐明璐代表卫辉市人民政府向参加本次研讨会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比干文化因比干精神而形成,比干忠贞无私的爱国主义烙印是比干文化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她希望本次研讨会能深度交流,进一步丰富比干文化内涵,形成更多的研究成果,推进比干文化在卫辉古城根深叶茂、发扬光大。
宫长为代表中国先秦史学会致辞,他指出,本次学术研讨会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牧野文化相结合,努力开创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新局面。他指出,本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具有主题的鲜明性,内容的广泛性和研究的深入性三个特点。提出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推进牧野文化研究,为构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这一学科而再创辉煌。
李峰代表河南历史学会致辞,他说,新乡学院从挖掘整理牧野文化入手,倾力打造地方文化特色品牌,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他希望本次会议围绕牧野文化展开探讨,着力萃取牧野文化的精华,进一步深化并拓宽弘扬牧野文化的渠道,全面展现牧野文化的魅力,从而将牧野文化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大会主题发言环节由河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苏全有教授主持,中国史学会原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原副会长、河南大学李振宏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河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河南社科院历史与考古所原所长张新斌研究员,河南师范大学王记录教授,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王长丰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郑州大学王士祥教授,河南师范大学王仁磊副教授分别做专题发言。
在分组讨论环节,大会组织三个分会场同时进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围绕牧野历史文化研究,比干文化研究、传承、创新与开发,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牧野区域地理研究,牧野文学研究等论题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并对牧野文化、比干文化未来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与分组讨论同时,李振宏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周秦汉社会转型若干问题的思考》的专题讲座。
闭幕式由新乡学院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金玉教授主持,各分组汇报研讨情况,随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闵祥鹏教授作大会总结,盛赞本次学术会议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新乡学院为筹办本次学术年会所付出的辛劳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为地方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共收到40余篇高质量论文,总字数约30余万字,各位专家学者通过多种形式分享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促进牧野文化的深入讨论与交流,推动牧野文化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新乡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牧野文化暨比干文化研究,激发地方文化的生机活力,扩大地方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擦亮牧野文化暨比干文化名城底色,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赓续地方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而不断奋斗!


王孝俊致欢迎辞

徐明璐致辞

宫长为致辞

李峰致辞

韩辉主持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